很有意思,書中一開始提到的逼車經驗,對我自己來說,往事歷歷在目,很是深刻。
一回,在台北市八德路上,後面的車子,突然間,繞到我的前方,緊急剎車。
再往前開,再緊急剎車。
對於後方的我來說,明顯可以感受到對方的挑釁,以及一股怒氣。
或許,我剛剛某種程度激怒了他。
雖然,對於這莫名的挑釁,自己也不甚舒服。
但說真的,心裡的害怕,恐懼,不想與人發生衝突的態度,還是佔了許多。
好吧,說自己孬,也行。
反正,自己實在是不想與路上陌生人,產生不必要的連結與衝突。
二回,車子開在國道三,往中和交流道,切往台64線的方向。
當時,後方的車子,急按著喇叭,很是赤耳。
我猜是變換車道時,令對方不悅吧?
心想,就沒事,繼續往前方一線道,往板橋方向開著。
等到從一線道,變成兩線道時。突然間,發現原先在我後方的車,瞬間地,繞到我前面,且刻意放慢車速。
當然,又是一次的逼車挑釁。
說真的,以我的個性,還是不想與陌生人產生衝突。
你要說,我心中有生氣嗎?或許有吧。
但是還是很孬,心裡的害怕,恐懼還是多了一些。
但也欣賞自己的智慧,與情緒涵養,實不想與陌生人產生衝突。
很機智的,稍微放慢我的車速,讓我們兩台車子中間,有其他的車,插了進來。
漸漸的,望著對方的車,下了交流道,遠離了我的視線。
只是說真的,當我也要下交流道,還真的有點擔心,對方會不會在路口堵我?
在這兩個例子裡,讓我們看見一些事,每一個人在呈現自己的生氣情緒,反應還真的不盡相同。
有些人,只是在車子裡面罵了一聲幹!
好吧?再強烈一點,看著後照鏡,瞪視著對方。或搖下車窗,比起中指。
在社會新聞裡,你會看見有些人,走下車,從後車廂拿起了傢伙,趨前找對方理論。
只是發現對方的傢伙比自己大時,趕快猛賠不是,躲回車上,快速駛離。
當然,直接打起來的也很常見。
生氣,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很自然的出現。
只是每個人在表達生氣,或面對生氣的方式,無論是釋放,壓抑,或如何拿捏生氣,這真的是一門無法躲避的學問與課題。
讓我們重新來看待自己心裡面的那一把火,或如海浪般波濤洶湧。—王意中臨床心理師
我已經忍你很久了!:學會剛剛好的生氣!八個真實故事讓你找回自我,不爆雷也不再忍氣吞聲
그동안 나는 너무 많이 참아왔다
作者:姜賢植(Nudasim) , 崔恩惠
出版社:方言文化‧Babel Inside
購書連結🔗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901770